日前,正在朝天宫展出的“感受凡高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半个多月来,来南京市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近5万人次。除了凡高那幅国宝级油画《耕地的农妇》,荷兰北布拉邦省博物馆带来的一批艺术衍生品也吸引了很多观众好奇的目光。
在欧美发达国家,围绕文化艺术品开发衍生产品已成为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主要经营手段,并拓展出规模庞大的产业链。而在国内,艺术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类型大多停留在文物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的低端层面,缺少创意设计元素和实用类消费品的开发。艺术衍生品如何利用创意设计,让深居博物馆的古代文物焕发新的生机?记者就此采访了荷兰北布拉邦省博物馆馆长查尔斯·德·毛易思。
衍生品很时尚,凡高自画像“植入”咖啡杯
新潮另类的时装、造型前卫的台灯、典雅优美的花瓶……在“感受凡高艺术展”现场,这些五花八门的艺术衍生品都是以凡高画作中的图案为灵感,经过创意设计者的提炼开发后,摇身一变成了新潮时尚的文化创意产品。
查尔斯告诉记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北布拉邦省博物馆不直接参与艺术衍生品的研发制作,而是采用艺术品授权的形式,交给设计公司或艺术家开发制作。此次来宁参展的艺术衍生品,出自荷兰北布拉邦省“Van Riet”设计所旗下的“Hendrik”项目,该项目专门围绕凡高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当代视角进行艺术设计与开发。
“凡高的作品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Hendrik’项目由一批出色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担纲,他们把凡高作品中的精美细节,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神奇地转化成不同样式的设计图。”查尔斯介绍说,作为艺术品的“增值”部分,衍生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者的“艺术加工”,“Hendrik”项目不是简单的复制画作或者图案移植,而是以现代审美对画作元素进行提炼、再创造,“简单的说,就是把古典之美转化成现代时尚。”
目前,“Hendrik”项目已经将凡高作品“嫁接”到纺织品、陶瓷、照明、墙饰、服装和首饰等各个领域。比如,设计师将凡高一幅自画像中的脸部肖像提取出来,进行图案加工设计,开发出一套咖啡杯碟组合。这款产品既保留了凡高作品的标志性元素,又具有时尚新潮的现代气息,如今已成为广受追捧的人气产品。
研发能力欠缺,国内文创产品缺少特色
在欧美发达国家,以艺术品授权为核心的文化衍生产品开发,已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依托各自的馆藏资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创意产业。而在我国内地,艺术衍生产品的授权、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
据统计,台北故宫去年的文创产品销售额高达7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亿元;大陆各类博物馆虽然多达数千家,但文化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的却只有区区5家。在南京,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有50余家,但却普遍缺少自主开发的文创产品。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年销售额也仅在数十万至百万元之间。
“我们的博物馆商店大多还停留在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层面,由于缺少创意研发能力,提供给观众的文化产品品类单调,缺乏特色,销售情况自然不会理想。”南京一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只有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家拥有自己的创意产品设计团队,大多数博物馆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经营产品还停留在艺术附加值较低的文物复仿制品、图书音像出版物等低端层面。
注重实用性,创意设计要融入人们生活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阿育王塔、金蝉玉叶、错银铜牛灯……南京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国宝重器,但围绕这些“国宝”开发的文化产品却并不多。此前,南京市博物馆曾配合“圣塔佛光——阿育王塔特展”推出以浇注工艺制作的缩微版阿育王塔,但因成本较高,销售情况不甚理想,最终无奈“停产”。
查尔斯告诉记者,国外的艺术衍生品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博物馆自主设计研发,再授权厂家制造;二是由被授权商负责整个研发生产过程。“无论是哪种方式,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创意研发环节。”北布拉邦省博物馆曾针对博物馆商店的产品类型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参观者愿意购买具有实用性的艺术衍生品,而希望购买观赏陈设类的观众不足20%。
查尔斯表示,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应该注重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以“Hendrik”项目为例,其开发的产品类型中,既有桌布、花插、挂毯等家居用品,也有高档时装、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产品。“一款艺术衍生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创意设计既要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也要具有市场针对性。如果只是以陈设品和纪念品作为开发思路,市场会狭窄很多。”